第十一屆廣電傳媒產業論壇暨第十屆廣播電視紫金論壇開幕
2025年09月26日 14:279月25日,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江蘇省廣播電視協會、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廣電傳媒產業論壇暨第十屆廣播電視紫金論壇”在南京開幕。
本屆論壇以“智慧融媒·超清視界”為主題,邀請來自全國廣電業界大咖、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媒體深度融合與智慧廣電發展的新趨勢。
開幕式上,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王效杰,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臺長、集團董事長葛萊,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莊傳偉先后致辭。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 王效杰
王效杰指出,當前,5G、大數據、云計算、AI等技術發展迅猛,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廣電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不斷深化。面對新一輪技術革新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要增強系統觀念和創新思維,推進資源全面協調與開放融合;要推進智能化、超清化、移動化,重構下一代新的技術底座;要堅持“內容為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打造具有時代風格、國際視野、中國氣質、地域特色的精品佳作;要結合各自情況與特質,精準制定戰略規劃,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持續打造新的增長極。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臺長、集團董事長 葛萊
葛萊以“智媒體、超高清、新生態”三個關鍵詞,分享了江蘇廣電在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中的探索與思考。他表示,應堅持“AI賦能、文化賦魂”,加快人工智能場景化應用,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基于新質生產力的新質傳播力。應以用戶為中心推進超高清頻道建設,努力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更清晰的畫質、更細膩的色彩、更逼真的聲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視聽生活的新期待。應基于用戶需求構建全新生態,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借力聚力、協同進步,實現共創、共享、共生、共榮。面向新形勢新需求,期待進一步整合資源,深化合作,為廣電視聽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好的生態,持續注入新動力。

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莊傳偉
莊傳偉認為,當前,廣電網絡行業受到產業演進曲線異變、市場發展邏輯改寫、產業邊界屬性延展“三重共振”影響,正面臨機制升級換擋期、拓展賽道轉型期、深化變革發力期“三期疊加”態勢。廣電視聽行業的新賽道,需要行業內外專家學者和生態伙伴的協力攻堅、共生共榮。江蘇有線近年來以“文化+科技”為初心,以“智能向善 志向未來”為理念,在“開源生態與數字安全”“時空智能與廣電網絡”“綠色能源與智慧城市”等方向積極探索,努力讓技術更新更有溫度,讓AI創新更多惠及民生。

據悉,本屆紫金論壇為期兩天,涵蓋主旨論壇和多場平行分論壇,聚焦媒體系統性變革、智媒協同創新、媒體融合生態等前沿議題。主旨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建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黃楚新、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闞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張道強,分別以《媒體融合:從信息模態融合到社會生態融合》《以深度融合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繁星指數·2025年品牌微短劇洞察》和《從圖靈測試到大模型:顛覆式通用人工智能革新》為題作主旨演講。四位專家立足自身研究,聚焦媒體傳播的新趨勢與新業態,分享了理論洞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宋建武
宋建武認為,主流媒體的系統性變革必須建立在系統性思考的基礎之上,要從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立場出發,進行深度的探索。新質生產力在傳媒領域是由數字化、網絡化到數據化演進的生產力,核心是通過互聯網生態級平臺聚合資源、匹配數據。媒體融合正從信息模態融合邁向社會生態融合,主流媒體需破除閉門生產思維,解決資源不足、發現能力弱等問題。他強調要以“四全媒體”為指引,樹立新陣地觀、功能觀等,通過系統性變革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基層融媒體中心建設,依托省級媒體賦能,掌握數據等生產資料,打造平臺型媒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 黃楚新
黃楚新指出,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從局部到整體的全面革新,需緊扣政策引導、技術驅動與產業融合三大機遇。他提出,變革要以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為目標,圍繞“四全媒體”建設,堅持效果導向與集約協同原則。需從內容、技術、渠道、機構四方面深化融合,打造“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平臺,聚合數字資源。同時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通過工作室建設、人才引育等激發活力,立足區域實際推進高質量發展。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微短劇委員會會長 闞平
闞平表示,微短劇已成為廣電融媒和網絡視聽領域最熱門的賽道,用戶規模達6.62億,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正突破傳播壁壘,向全線擴張。品牌微短劇呈現多方入局、類型化聚焦、營銷創新等趨勢,多在短視頻平臺傳播,緊扣消費檔期,通過劇情植入、多渠道跳轉等實現品牌營銷。微短劇+品牌”模式快速興起,不僅帶動消費,也拓展了品牌傳播新空間。與此同時,AIGC正在加速賦能微短劇的創作與應用,微短劇正成為新型文化業態與文化消費模式的重要探索,其與品牌、文旅及人工智能的融合將持續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腦機智能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張道強
張道強回顧了人工智能從符號智能、專用智能邁向通用智能的演進脈絡。他指出,大模型以“數據—算法—算力”為三要素,在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技術突破及AlphaGo、AlphaFold等標志性事件帶動下,實現了由專用任務向多任務通用能力的躍遷,當前正與具身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方向耦合,顯示出在醫療、康復、人機協同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面向傳媒場景,他建議以行業大模型為底座,面向內容生產、分發與互動服務開展應用創新,推動AI與媒體深度融合。
來自大象新聞、華為、微博、索貝數碼、火山引擎、佳能等機構的嘉賓,則結合實踐案例,圍繞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數智化轉型、社交平臺創新、融合制作技術及大模型應用等展開交流,展現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與新動能。在平行分論壇上,與會嘉賓還將圍繞視聽作品出海、超高清制播、人工智能等熱點展開深入研討,共同描繪出智慧廣電的前瞻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