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兩個項目獲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科技進步獎
2025年08月27日 15:52近日,第十八屆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總臺自主研發的“江蘇廣電人工智能融媒體綜合業務平臺”“面向多場景多業態的沉浸式虛擬業務生產服務平臺”分獲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
“江蘇廣電人工智能融媒體綜合業務平臺”是總臺堅持技術賦能引領,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推動全鏈條智能化升級,強化“模型-平臺-智能體”三位一體發展,構建技術應用新生態的重點項目,平臺建設水平受到評委高度評價,得分排名在所有一等獎獲獎項目中位居前列。
項目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大語言模型(LLM)、生成式AI(AIGC)、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等尖端技術,構建起覆蓋“策、采、編、審、發、管”全鏈條的智能化融媒體生產閉環。在內容生產端,平臺訓練構建了服務全媒體智能化生產流程的廣電專屬多模態垂類大模型,實現新聞快訊的秒級自動生成、專題報道的智能選題策劃,視頻素材的AI自動拆條與標簽化處理、以及高質量圖文與短視頻的批量創作,極大釋放內容生產力。在內容處理與安全方面,平臺自主開發荔拍短視頻、智能剪輯、新聞智能拆條等生產應用工具,并運用AI進行智能校對、語音轉寫與字幕生成,確保內容安全與播出效率。在傳播與運營層面,平臺通過AI算法實現內容的個性化推薦與跨平臺智能分發,顯著提升傳播效能與用戶黏性。同時,平臺創新性地發展“智能體(Agent)”應用,如虛擬記者、智能導播助理、輿情分析機器人等,使其具備自主感知、決策與執行能力,深度融入生產流程。
項目建設以來,在總臺多種生產鏈條及業務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在近期火爆開展的“蘇超”賽事中應用AI技術實現豐富多樣的傳播效果,實現類如“雨中比賽+前鋒射門+特定比分”等自然語言組合查詢,提升素材檢索和制作效率;應用視頻理解模型對每場比賽畫面完成AI智能集錦制作,可準確識別進球、角球、任意球、點球等關鍵鏡頭,自動生成比賽高光鏡頭或精彩片段;通過視覺算法實時捕捉與分析足球運動路徑,并以可視化方式呈現給觀眾,在6月28日舉行的蘇超比賽集錦中首次實現AI軌跡效果,更好地表現足球在比賽中的運動軌跡,為觀眾收看比賽帶來更新體驗。
“面向多場景多業態的沉浸式虛擬業務生產服務平臺”體現了虛擬現實技術在廣電、文旅、教育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平臺集成圖形渲染引擎、攝像機跟蹤、虛實場景融合等核心模塊,打通從本地演播、邊緣渲染到云端管理的內容生產鏈路,形成自主可控、高度集成的虛擬現實內容創制體系。項目已成功應用于《非誠勿擾》《江蘇衛視春晚》《中國智慧中國行》等重點節目制作及“水漫泗州城”等LBE文旅項目,具備節目制作、沉浸展示、虛擬直播等多元化服務能力,以技術平臺化推動內容生產模式變革,打破虛擬現實應用的高門檻,顯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水平。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和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設立并審批備案的獎項,也是目前廣播影視領域唯一專業科技獎項,是行業評獎系列里的最高獎項。
總臺以自主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聚焦人工智能與沉浸式技術等前沿領域,不僅實現了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更推動了媒體生產流程的系統性重塑與服務模式的深刻變革。此次兩項科技成果同時獲獎,充分彰顯了總臺在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堅持“科技+文化”雙輪驅動戰略的卓越成效。項目不僅是總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更作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案例,為全國廣電行業智能化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未來,總臺將持續深化AI技術應用,拓展人工智能及虛擬技術在互動服務、智慧運營等場景的創新實踐,不斷鞏固技術領先優勢,奮力打造技術先進、引領未來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